【深化“產改”進行時】
原標題:銀川市總針對“產改”難題構建全鏈條工作體系——(引題)
提升含“技”量 掀起“工”熱潮(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馬學禮 李靜楠 通訊員 何亞軍
“工會組織的培訓、崗位練兵和技能競賽等一系列活動,為我們搭建了學習交流、展示才華的平臺,大家提升技能的積極性提高很多。”寧夏喬鋒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欒興,對寧夏銀川市總工會技能提升系列活動給自己及同事帶來的變化很感激。
近年來,銀川市總圍繞“產改”工作中的難題,有針對性地設計推出涵蓋人才培養(yǎng)、技能訓練、競賽選拔、職業(yè)晉升的全鏈條舉措,使一大批產業(yè)工人在干中學、學中練、練中比、比中創(chuàng),成長為各自行業(yè)的技術能手。
抓關鍵 解難題
技能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企業(yè)改革主體作用未能充分發(fā)揮,這是銀川市“產改”工作面臨的三大難題。找到破解良策,是銀川市總近年來苦苦思索的問題。
“技能人才總量不足是難題中的關鍵點,解決了這個關鍵點,才能推動其他問題得到解決?!便y川市總工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閆念國說。結合銀川市職工隊伍人才素質情況,銀川市總決定從加強培訓入手,強化職工素質的普遍提升。同時,分步實施技能提升“雁陣計劃”,充分發(fā)揮“鳳城工匠”“科技副總”等技能人才的頭雁效應。
為保障培訓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自2019年起,銀川市總聯合市委人才局、市人社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依托銀川市職業(yè)技術學院、銀川市高級技工學校、共享集團等建成各類職工實訓基地600余個,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9個,掛牌2家市級工匠學院、1家縣級工匠學院。
嚴標準、強規(guī)范搭建起來的教培陣地,為培訓工作提供極大的保障。銀川市總通過實行“工會+企業(yè)+學院”職工教育培訓模式,有效整合外部資源,使工會主導的培訓活動在內容、手段和方式上更加多元化,提升了培訓的覆蓋面和實用性。在該模式的推動下,銀川市職工教育培訓工作進展迅速,5年來先后組織職業(yè)資格等級提升培訓、班組長培訓等活動500余場次,培訓職工8萬余人次。
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培訓活動幫助職工解決了成長中的煩惱?!安粌H提升了技能,更感受到團隊力量的強大,能更加從容地應對困難?!便y川市經開區(qū)職工安軍說。
競賽、晉升無縫銜接
“競賽充分激發(fā)了職工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促使他們在崗位上積極主動地提升技能水平和素質?!睂幭膶氊S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會專干楊敏表示,公司的煤制烯烴項目勞動競賽已成為工會競賽練兵的品牌項目。
銀川市總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勞動技能常態(tài)化練兵新格局,通過實施勞動和技能競賽“提質計劃”,成功構建了以市級競賽為主題、縣(市、區(qū))級競賽為支撐、企業(yè)創(chuàng)新競賽為基礎的三級競賽體系。該體系聚焦“六新六特六優(yōu)+N”和“三新”產業(yè),截至目前,已開展高端裝備制造業(yè)、奶產業(yè)、鄉(xiāng)村振興等技能和勞動競賽150余場次,職工參與率超90%,實現了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評、以賽促獎。
競賽選拔出的優(yōu)秀技能人才不僅贏得企業(yè)的青睞,也受到銀川市總的高度關注。為此,銀川市總建立了晉級機制,推動落實“新八級工”制度,推進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試點工作。同時參與制定了《銀川市高素質農民職稱評審工作方案》,2024年已有117名農民工獲得專業(yè)技術職稱任職資格。近5年來,通過技能提升“雁陣計劃”,培訓高級工以上技能人才3萬余人。培育選樹銀川市“鳳城工匠”21名,“金牌師徒”10對。選聘“科技副總”“項目負責人”130余人,到重點企業(yè)解決產業(yè)發(fā)展技術難題80余項。
銀川市總還開展了一線產業(yè)工人、農民工“求學圓夢行動”,2024年已向1508名一線產業(yè)工人、農民工發(fā)放補助金150.8萬元。
掀起“工”字熱潮
經過系統(tǒng)的培訓、練兵和競賽,成功晉級的技能人才成為銀川市總“新時代鳳城工友”職工宣傳思想文化品牌的重要師資力量。宋改玲、馬占林等一大批勞模工匠成為引領廣大產業(yè)工人成長成才的榜樣。2024年以來,一系列正能量、接地氣、深入人心的“鳳城工友”思想宣傳教育活動和文體活動在銀川市產業(yè)工人隊伍中掀起了一陣“工”字熱潮。
銀川市總按照專兼結合、互為補充、通力合作、資源共享的原則遴選了36名優(yōu)秀勞模工匠組成宣講團,深入企業(yè)、車間、班組、生產一線開展宣傳宣講活動。同時,推出了“鳳城工友系列訪談”特別節(jié)目,聚焦勇于創(chuàng)新、敢為人先的各級勞模、金牌師徒等,講述他們的成才之路和奮斗故事,激勵更多勞動者向先進榜樣學習。2020年以來,銀川市總開展“新時代鳳城工友”系列活動800余場次,參與職工25萬余人次。
“勞模工匠們的先進事跡令公司職工對待工作、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寧夏共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會主席譚靚說。隨著“勞模工匠進校園”“勞模工匠大講堂”等一系列宣傳教育品牌持續(xù)發(fā)揮作用,銀川職工群眾學習勞模先進、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令人欣喜。
據統(tǒng)計,2024年,銀川市總通過“產改”試點“攻堅計劃”,培育“產改”試點企業(yè)99家,補助“產改”示范企業(yè)4家;通過“產改”創(chuàng)新平臺“培優(yōu)計劃”,培育建立勞模工匠人才創(chuàng)新工作室106家,獲得創(chuàng)新成果2600余項。銀川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黨組書記、主席雍輝表示,今后將不斷總結工作經驗,調整工作思路,讓“產改”工作切實做到“有聲有色有實效”。